“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已成为确保我国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径。”在近日召开的第一届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研讨会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说。
种质是农作物的遗传物质,包括种子、果实、营养繁殖器官等。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种质创新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由于玉米起源于中南美洲,缺少遗传多样性一直是我国玉米种质创新的重要障碍。”李新海说。
为克服这一障碍、加快种质创新的步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做,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精准鉴定以及优异材料创制等。”李新海说。
如何高效利用这些种质资源?“挖掘优良基因或者鉴定优异等位变异,已成为种质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路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介绍,目前该所已牵头完成了3万多份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鉴定工作,发掘与创制出一批高产优质、耐逆抗病、耐密抗倒、宜机收的玉米优异资源与新种质。
对于更好利用玉米种质资源,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建生建议,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的遗传评估和表型鉴定,明确其遗传特性和优势,为实现育种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科学的创新标准,确保创新种质能实际应用于生产,成为优良杂交种的父本或母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