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欧佩克的石油武器
发布时间:2024-12-11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20世纪60至70年代,全世界工业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国工厂、电站、家庭和汽车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世界迅速变得更加依赖中东和北非的石油。丹尼尔·耶金对这段时期的叙述为:“自由世界石油需求量从1960年的每日近900万桶增至1972年的每日4400多万桶。.…美国的汽油消耗增加,不仅由于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车代步,也是因为小轿车越造越大,还添加了空调等设备。……高速增长的石油消费中2/3靠中东的油井供给。”

1970年9月28日,安万尔·萨达特在内忧外患中继任埃及总统,尤其是在1967年在与以色列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失去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军事实力大伤,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重振埃及是萨达特的目标。几年毫无成果的谈判让他得出结论,只要整个西奈半岛还在以色列人手中,对方就不愿主动谈判。1972年末,萨达特做出了重大决策,发动一场战争,同时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卷入,最后将埃以两国拉回谈判桌。基辛格后来说:“萨达特并不指望在领土方面得到多大好处,而是希望出现一种危机,以改变各方处于僵化的态度,从而开辟通向谈判的道路。……简而言之,他的目的与其说是着眼于军事,不如说是出于心理和外交上的考虑。”

萨达特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而另一个组织也开始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一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中文音译为欧佩克。中东与北非的主要产油国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组织建设之初就是旨在同西方石油公司对抗,从而获得为自己国家获得利益。欧佩克成员国希望在这场冲突中,从西方石油公司手中夺取利润。

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人节日中最神圣的赎罪日。在这一天埃及军队突然奔袭苏伊士运河东岸和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队阵地。几乎与此同时,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北部边界发起攻击,由此揭开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序幕。战争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盟国与苏联在背后分别支持着不同的阵营,欧佩克成员国表面上在同西方石油公司商讨提价,实际在讨论一种叫作“石油武器”的东西。10月19日,欧佩克中的阿拉伯国家开始陆续使用“石油武器”,“石油武器”包括对石油产量的限制和全面禁止石油出口。

禁运带来了油价的大幅上涨,工业生产、家用日用品,汽车燃油都面临着资源短缺,工业化国家面临危机与陷入恐慌之中。丹尼尔·耶金在《奖赏》一书中,对这段时期的描述为:“短缺时代近在咫尺。前景也是暗淡的,经济不再增长,衰退和通货膨胀随之而来,国际金融体系将严重失调…美国这个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国际秩序维护者现在已退居守势,受几个小国的摆布。……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开始担心价格越涨越高,日子不好过,他们的生活方式遭到破坏,害怕一个时代的末日即将到来。”

这场中东战争在国际多方的斡旋下,于10月26日就结束了,但“石油武器”并未结束。直到12月下旬,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部长们才达成协议,将油价提升至之前的4倍,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提价,欧佩克成员国第一次独立决定油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这个决定是20世纪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之一,48小时之内就使美国、加拿大、西欧国家和日本每年的石油支出增加400亿美元,对这些国家的收支平衡、经济发展、就业状况、物价稳定及社会团结的打击很大。”。

这场禁运,显然是利用经济形式采取的一种政治行动。战争将埃以双方拉回了谈判桌,为了撤销禁运,美国也向萨达特寻求合作,萨达特的目的达到了,国际各方都改变了对埃及的态度。1974年3月,欧佩克中的阿拉伯国家在萨达特的劝说下,同意结束禁运。

耶金则认为,这场危机后全世界都开始意识到石油价格逐渐成为世界商业的核心,人们认为谁控制了石油价格,谁就是全球经济的新主人。这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了现今各国在许多政策上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