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条“鲸鱼”穿行经过北海,但它完全不像水手在蔚蓝色海洋中所看见的白鲸,而是一艘由一只巨大的白色“风筝”牵引着的商船——“白鲸天帆号”(Beluga Sky Sails)。那一年,“白鲸天帆号”从德国不莱梅哈芬港(Bremerhaven)出发,此行的目的是证明一件事风可以为在七大洋中运输货物的船只补充“燃油”。重新启用“扬帆远航”这一古代航海技术来减少石油燃料的消耗,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把风帆换成了风筝,这真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尝试。
“白鲸天帆号”是一艘中小型“重吊船”,货物的额定载重为10000吨。对于测试利用高空海风为远洋船舶供能这一想法,它不大不小的船体非常完美。在两个月里,船员们操纵“白鲸天帆号”穿过大西洋抵达南美洲,又向北到达美国港口,然后返回欧洲,停泊在挪威码头。
从船头放飞一个面积达160平方米的巨型“风筝”后,利用海风为船只提供动力的序幕就此拉开。这只风筝,可不是由纸、线和细木棒制成的普通“风筝”,而是由结实的钢缆固定的“天帆”(SkySails)“风筝”,它可升至100~300米的高空,从而捕获从更空旷的高空吹来的更强、更连续的海风。同时,就像滑翔伞一样,钢缆控制着“风筝”的倾斜角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风筝”的高度和倾斜角度,所有这一切都由船上的计算机控制。通过测试得知,该“风筝”所产生的推力相当于一台客机发动机的功率。
在这两个月的旅程中,“白鲸天帆号”每天可节约大约2.5吨的重质燃油(重质燃油又称“船用重油”,是一种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燃油)。长达12000英里(约19312千米)的旅程结束后,商船所节约的能源和减少的污染总量非常可观,这为未来展现了希望之光。
2007年,国际海事组织报道称,每年因远洋运输产生约8.7亿吨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占世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7%。到2050年,全世界货船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将增加2~3倍,除非船只改用污染排放少的技术供能。
与每年8.7亿吨的排放量相比,“白鲸天帆号”每天仅减排2.5吨,简直就像是广袤沙滩上的一粒细沙。这并不是打击“天帆”概念的发明者斯蒂芬·弗拉格(Stephan Wrage),只不过在完全实现清洁能源功能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通过将“风筝”的尺寸扩大至600平方米,可以给400艘货船供能,弗拉格预计每年可以为海洋运输减排1.5亿吨温室气体。那将是为清洁能源迈出的更为勇敢而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