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某种危险要敢于求救。如果父母不在附近,首先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军人等)求救,带着小孩的妇女也是求救的首选对象。如果在公共场所要大声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遇到不认识的人对你表示关心,比如送你去学校,或者送给你礼物,也是需要引起警惕的。
统计显示,绝大部分的绑架发生在受害人经常去的地方,或者很熟悉的路途上。与朋友结伴而行可以减少风险。另外,当家长问你出门去哪里,很多孩子会不耐烦,但是,告诉家人你外出的地点以及和哪些朋友同行很有必要,一旦遇到异常情况,家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报警,增加援救你的概率。
现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网上社交平台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形式,而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这些新技术获取你的个人信息,了解你的生活习惯。所以必须记住的原则是:不要把私人信息在网上展示给不认识的人,不要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接受陌生网友的邀请。
如果仅从统计数据看,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被绑架的风险很小。但这种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不忘风险的存在是我们每个人安全度过每一天的基础。
成年人不一定总有道理
孩子从小就听父母说要为人友善、乐于助人,同时父母又说与陌生人打交道要谨慎,这两者是不是矛盾呢?
很多案例是从罪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开始的。传统教育中,“孩子要乖,要听大人的话”,似乎成年人代表了某种权威。我认为应当从小就告诉孩子“大人不是永远有道理”,在不熟悉的环境下,或者遇到陌生人,甚至是面对认识的人,如果自己有不安全感,或者对某个成年人的行为、态度有疑虑的时候,要敢于说“不!”另一方面,感觉不安全的时候要和家长交流,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怀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