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雄峰”无人机屡战屡败
发布时间:2024-12-22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517号“雄蜂”无人机执行首次侦察任务的过程和下场基本上算是搞清楚了。那么,其他几架承担偷窥使命的D-21B无人机的状况又如何呢?由于潜在的设计、制造缺陷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它们的结局也不怎么好看。1970年12月16日,编号为523的D-21B型无人机执行了第二次间课飞行和测试任务。

该机以快进快出的方式,往返航行4900多千米,回到了预定海域上空。在18000米高度处,523号无人机将位于其前机身下部的有效载荷舱弹出、投下,接着机体自爆。看上去,整个过程似乎还算顺利。然44而,没过多久,回收人员就发现不对劲了:侦察设备舱的降落伞未能在预定高度上打开。面对急速下坠的照相舱,JC-130B特种运输机根本来不及在空中将其钩住。

最终的后果可想而知:航空照相机及其拍摄的胶卷直接摔进大海,完全损毁。1971年3月4日,编号为526的D-21B型高空高速无人机担负了第三次入侵中国西部地区的任务,企图侦察位于中国新疆的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此次行动,这架D-21B在30000米左右的高空飞行了5400多千米,几乎达到了该型无人机航程的极限。

返回特定的海域之后,526号机按照指令成功投放了侦察设备,有效载荷舱的降落伞也在5000米的高度上适时展开了。但当负责回收的JC-130B特种飞机赶到现场,准备用绰号“猫胡子”的八字形挂钩从空中猎取照相舱时,突遇阵风来袭,导致飞机严重起伏、摇摆,JC-130B的几次“钓鱼”尝试均未成功,侦察设备舱随降落伞一起掉入海里。美军指挥官不得不紧急启用第二套回收方案:依靠停泊在附近海面上的其他舰船进行打捞。几名“海豹”突击队的队员乘着舰上放下的充气艇玩命地向目标冲去。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靠近了降落伞和有效载荷舱,一名突击队员已用手抓住了伞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这个当口,一个大浪突然打来,小艇发生剧烈颠簸,伞绳随即脱手。在此关键时刻,失手即失败。

突击队员们眼睁睁地看着侦察设备与回收伞一起不紧不慢地悠然没入水中,而他们对此束手无策,毫无办法。事后总结经验教训时,人们发现,洛克希德公司在D-21B无人侦察机的设计上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陷:竟然没有为伞降下来的任务设备舱配备能在水面漂浮的充气装置,反而选择了一套极其复杂,且成功率不高的空中和海上回收、打捞的方案。1971年3月20日中午13点52分,编号为527的D-21B无人机脱离B-52H 母机,窜入中国领空,进行该型机的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间谍飞行。

结果,527号“雄蜂”有去无回,消失在中国大陆,不知所终。美国方面的专家称,这架无人机可能出现了故障,以致在中国大西北核试验场的上空失踪。当然,它也有可能被中国的防空部队击落。那么,实际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在最后一次入侵中国大陆时,这架527号高空高速无人驾驶侦察机并非毁于中国的西部地区,而是在返航途中掉到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境内的密林里。

有一种看法认为,527号D-21B无人机发生了设备故障或控制系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致使其改变航向时转弯动作过于粗猛,从而造成机翼失速,于是便突然从空中跌落下来。从我方当时掌握的这架无人侦察机的飞行状态、运动轨迹(航线图)等判断,在它此次间谍飞行的末段,的确有可能发生了转弯-失速-坠机的情况。另一种分析认为,527号无人机失事的主要原因是燃料不足,导致发动机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