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食味柞蚕蛹品鉴大会日前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会上,专业人员对5种雌雄柞蚕蛹的外观、气味、滋味以及咀嚼感受等进行了品评。结果显示,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辽蚕大9蚕蛹的优势更为明显。
柞蚕,这一源自中国的宝贵资源,其利用价值已逐步从传统的茧丝利用拓展至食用、医用、药用等多个领域。如今,柞蚕蛹更是我国“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资源名单”中唯一的昆虫类食品。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抗菌肽等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在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食味品质是柞蚕蛹作为食品的重要品质性状。在以往的品种选育工作中,极少将柞蚕蛹的食味品质列为主要技术指标。辽蚕大9的选育,结合了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开创了柞蚕适应性品种选育新途径。
科学家运用首创的柞蚕蛹食味感官评定基本方法及高食味柞蚕蛹新品种选育技术,利用通径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生物学分析方法,首次明确了影响柞蚕蛹食味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为5’-肌苷酸和游离谷氨酸。经过分析,二者除单独呈味外,还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赋予了柞蚕蛹显著的鲜味。同时,研究人员结合精子质量分析与人工饲料适应性鉴定等方法,历经9年17代育成了首例高食味强健型柞蚕新品种。这一新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所提高,而且其蚕蛹的食味性、强健性也有所增强。
经过近3年的农村生产试验,辽蚕大9展现出营茧齐速、羽化集中的优势,平均单蛾产茧0.98千克,比对照组增产15.70%。辽蚕大9蚕蛹的主要呈味物质5’-肌苷酸和游离谷氨酸含量以及鲜味强度等指标显著高于其他柞蚕品种,有效提升了柞蚕产品附加值,为辽宁乃至全国柞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