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蕨类 其他绿色植物有什么区别?有人说,当你什么是蕨类?它们和我们一般看到的走到野外,只要看到有植物举着大大的问号问你:“我是谁?”不妨大胆地说:“你就是蕨类!”因为如问号般、卷旋状的幼叶,正是大多数蕨类的重要特征之一!蕨类的特征蕨类是一群具有维管束的孢子植物,由于没有花、果实和种子,在生存竞争的条件上显得较种子植物逊色,因此在植物演化的主角-森林中,只能屈居配角,躲在种子植物的身影下,寻找生命的出路。的过程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各自独立生活。由于生存不易,在保护及传播孢子的机制上便演化出极为多样的形态特征与构造。以下就是蕨类最重要的四项特征。
幼叶呈卷旋状特征无论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看到幼叶呈卷旋状者,百分之百辨识了。可以肯定它是蕨类!全世界没有其他植物的幼叶呈卷旋状。
不过,蕨类植物中也有少数种类不具有此项特征,例如瓶尔小草和水生蕨类槐叶苹、满江红,以及原始的小叶类,如石松、卷柏等,此时就须靠其他特征来辅助特征没有花、果实、种子,以叶子为主体二 蕨类不开花,也没有果实和种子,而且一般也没有明显的干(茎),所以整个植株最显著的部分就是它的叶子。与其他的植物相比,蕨类的叶子通常比较大,这是为了要在森林中主流植物的阴影下“捕捉”到较多阳光之故。蕨类的叶子有各式各样的分裂方式,不过它分裂的小叶一般都排在同一个平面上。成熟的叶子背面可见孢子囊群特征孢子是蕨类主要的繁殖及传播工具,与高等植物的种子极为不同,它只有一个细胞大小,肉眼无法看见,一般是以64颗为一群藏在孢子囊中,而孢子囊成群集结后形成孢子囊群,其外形与保护装置的形态,是辨别各类群蕨类的重要依据。通常孢子囊群位于蕨类成熟叶子的叶背,但有少部分种类的孢子囊并不集结成孢子囊群,形体一般也比较大,长在叶腋或孢子囊穗中。具有世代交替的一生特征 许多植物都四具有有性和无性两个世代,但是种子植物是有性世代(配子体)寄生在无性世代(孢子体)/上,苔藓植物是无性世代(孢子体)寄生在有性世代(配子体)上,唯有蕨类是无性世代(孢子体)、有性世代(配子体)各自独立生活,它的一生是两个世代交互轮替的过程。
苔藓类并没有维管束,因此和蕨类只有间接的亲缘关系,反倒是早期的化石证据显示,后来的种子植物和早期较原始的蕨类植物有较直接的血缘关联。蕨类、苔藓类和种子植物三类陆生绿色植物的差别:蕨类和种子植物都具有蕨类的定位认识蕨类的特征后,接着可以进一步来了解它在植物世界中的定位。在芸芸众生中,有一群生物靠着光合作用,可以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变成生物可运用的能量形式,以提供本身与其他生物的生长需要,这群生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除了水生的藻类之外,还有陆生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其中苔藓植物不具有维管束组织,而蕨类和种子植物则都具有维管束组织。
根据研究,陆生绿色植物的演化是源自类似海藻的生物,它们在体内逐渐发展出具有输送养分、水分及支撑功能的各种细胞,这些细胞相互串联即形成维管束,加上表皮组织以及繁殖器官的保护措施,使得植物得以在陆地生活,后来再逐渐演变形成高大的林木,这些最早登陆的维管束植物就是蕨类植物的祖先。前述的情形大约发生在4亿多年前,而在植物大举上陆之时,另一个演化的旁原始海藻类生物认识篇什么是蕨类维管束,孢子体也非常明显,不过种子植物具有种子,有的甚至会开花及结果,且通常具有挺空的茎枝,其配子体仅剩数个细胞,寄生在孢子体上面;而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则是各自独立生活,配子体小如小指指甲般,甚至更小,虽然不明显,但肉眼可见。
苔藓植物则是以配子体为主要表现型,其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之上,因为植物体内不具维管束,所以苔藓植物离不开潮湿的环境,也不会长高。仔仔细细看蕨类 群,第一群是与3亿多年前蕨类基本上可分成两的古石松、古木贼有关的拟蕨类,这群蕨类至今仍保留“以茎为主体”的特色,叶子一般都很小,所以又称为小叶类。另一群是真蕨类,大多是两亿年前之后才演化出来,它们和拟蕨类刚好相反,叶子较大,茎通常不明显,因此又称为大叶类。拟蕨类由于类群数量不多,且特色分明,所以较容易区分。真蕨类则因族群庞大,外观变化繁复,辨识难度较高,相对趣味性也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