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见过的?上传图片试一试
+
* 上传图片后会自动进行搜索
* 请上传不大于4MB的图片
科普
KEPU
播放速度
无人农场
发布时间:2025-09-03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北大荒的清晨,30多个农场的田垄间薄雾未散。中控大屏上,由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天工开悟”大模型已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屏幕里,绿色稻浪以数据流形式起伏,不同色块标注着长势等级,红色预警点精准锁定可能染病的区域——这个国内首个获批的农业领域大模型,正用算法为黑土地编织智慧网络。
  在七星农场的稻田里,技术人员轻触平板,“天工开悟”即刻调出地块分割图。土壤墒情、肥力数据与实时天气温度等信息一目了然。田间遍布的传感器像神经末梢,持续捕捉作物生长细微动态;大疆无人机每天定时自动巡田,缺苗断垄情况和病虫害踪迹无所遁形。“这些‘眼睛’收集的信息会实时传输给大模型。春天缺苗、夏季病虫害滋生的情况,都能被精准判断。”技术人员感叹,过去,种植决策往往依赖经验进行估算,而如今,大模型能够结合多维度数据自动生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从发现问题到制定方案,过去需要人工巡查几天的流程,如今依托“天工开悟”的多智能体决策体系,几小时内就能完成。
  这颗“智慧大脑”不仅能监测长势、预警灾害,更能针对不同农场特质给出定制化方案,彻底解决“怎么种地”的行业难题。在黑龙江,全国首创的省级农机管理调度平台接入12.09万台农机监测终端,实现了对农机的精准管理和高效调度;全国唯一的省域网格化病虫疫情监测网络,实现130多种主要病虫疫情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