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朗格缪尔》期刊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食用真菌生成防渗膜的新方法。他们将真菌与木质纤维结合,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有效阻隔水、油及油脂的保护膜。这种防渗膜可在纸张、牛仔布、聚酯毡及薄木材等常见材料上生成,显示出替代塑料涂层的潜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真菌的纤维状网络开发出多种防渗材料,这得益于菌丝表面天然的疏水特性。此外,研究人员用来制造薄膜的原料是造纸用的蓬松木质纤维,其中以微观形态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为主。此薄膜可形成一道阻隔氧气和油脂的屏障。
将可食用的火鸡尾蘑与纤维共同生长,以在多种材料表面形成保护涂层。在制备过程中,研究人员先将火鸡尾蘑菌丝与富含营养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溶液混合,再将混合液均匀涂覆在牛仔布、聚酯毡、桦木贴面及两种纸张表面,并在温暖环境中促使真菌生长。随后,将样品置于烘箱中干燥一天,以灭活真菌并固化涂层。
研究显示,真菌至少生长3天才能形成有效防渗屏障,新生长的薄膜几乎不会增加材料厚度,但会改变材料颜色,呈现黄、橙或棕褐色斑驳图案。
在真菌处理后的织物和纸张上,水滴会凝结成珠状滚落,而未处理材料上的水,则迅速摊开或被完全吸收。此外,该真菌涂层还能有效阻挡正庚烷、甲苯和蓖麻油等多种液体渗透。
平时发霉的食物别丢哦,仔细观察真菌。膜处理可以做污水处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