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鼻王龙 恐龙考证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4-12-04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第二次恐龙复兴

“王鼻子”,这是人们给最近考古发现的一种鸭嘴龙科恐龙起的名字。这种植食性恐龙的学名叫鼻王龙,生活在距今约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与其他鸭嘴龙科恐龙不同,鼻王龙头上并没有骨状或肉状冠,而是顶着一个巨大的鼻子。此外,和其他鸭嘴龙科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地点不同,人们不是在一个多石的山头发现鼻王龙化石,而是在美国杨百翰大学密室的架子上。

几十年来,恐龙化石猎人一直靠锄镐和铲子干活。为了搜寻恐龙遗骸,他们每年夏天都会炸烂凿碎成吨的石头。各个大学的实验室和各大自然博物馆里堆满了或零或整的恐龙骨化石。数量可观的恐龙化石或被留在板条箱和石膏保护套里,或被放在储存箱中,没机会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古生物学家甚至将这一改变称为恐龙科学史上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古生物学家正在采用一些全新的方法,更加深入地研究恐龙的生存状况以及恐龙时代的整体风貌。

新方法之一就是重新查看已经发现的化石,鼻王龙的研究就是一例。

20世纪90年代,鼻王龙化石存放在美国杨百翰大学。那时古生物学家研究的兴趣点集中于鸭嘴龙躯干骨骼上发现的皮肤印记,没有时间理会还在岩石中的头骨化石。之后,有两位博士后研究员决定查看恐龙的头骨。两年后,鼻王龙被发现。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获得新的启示。

鼻王龙化石最初是在美国犹他州一个名为尼尔森的地区被挖掘出来的。地理学家清楚该地区很久以前的自然环境,这片区域曾是河口的一片多沼泽的低地,淡水和咸水在附近的古代海洋汇聚。而距此处约322千米的内陆地带则有着全然不同的地貌。其他种类的鸭嘴龙科恐龙(有冠的那种)化石都是人们从内陆地区挖出来的。但早些年的古生物学家并没有检查这具尼尔森出土的鸭嘴龙化石有没有冠,就想当然认为跟之前在内陆发现的一样,这就是有冠的鸭嘴龙。由于这种恐龙是在河口发现的,他们就认为这种恐龙既可以生活在河口,也能生活在内陆。直到后来重新检查时,发现这其实是鼻王龙。

就像一块安放正确的拼图,鼻王龙是一种新的鸭嘴龙科恐龙,这一发现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白垩纪晚期鸭嘴龙科恐龙的生存图景。“王鼻子”的发现让人们明白,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鸭嘴龙发生了不同方向的进化。

仅仅是更加仔细地看了落满灰尘的储存箱,古生物学家就发现了恐龙家族生命树上全新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