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冰下湖的“居民”
发布时间:2024-12-15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随着绳索从钻孔中缓缓升起,一只不透明的瓶子探出了钻孔,这是第一瓶惠兰斯湖湖水。科考队员把它送入实验室,倒入一个干净的试管,再分成多个样本。

科学家在样本中发现了大量微生物,微生物含量竟和深海区域的一样多,这和它们类似的生存环境有关。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硅藻:圆盘形状,锯齿边缘,表面有凹痕,距今可能有1000万~1500万年,周围还有一些已经被压碎了的硅藻壳。样本中还有一些微小的矿物颗粒(已被冰川碾碎),有的比红细胞还小,冰川的碾压将矿物加工成了可供微生物消化的食物,这就像碾成面粉的麦子被我们吸收一样。

科学家把电极放在了另个样本里,液晶显示器上随即跳出了数字,说明样本具有导电性,证明湖水里富含能够导电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也是微生物的食物来源。

由于大部分的冰下湖泊彼此相连,科学家发现小型生物(比如小鱼)为了寻找新的食物源,或是随着湍急的水流,会从一个湖流动到另一个湖。不过,对于惠兰斯湖下面是否存在大型生物仍需继续研究和观察。如果真的有,它们是如何在频繁落下的“石头雨”中生存的呢?“石头雨”是湖顶上的冰融化后,原先冻在冰盖底部里的石头“掉”下来而形成的。

除此以外,冰下湖还在冰盖的持续、缓慢的运动中起到了“润滑”作用。它在冰盖下形成流动的冰流,这些冰流移动得很快,几分钟内就可以“走”好几米。大量的冰流在移动中产生冲击波的强度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差不多。一些科学家推论,所有这些能量都源于惠兰斯湖附近活跃火山的热液喷口。另外,定期地震震动的发生时间和冰下湖潮汐涨落的时间一致,这意味着地震震动和冰下某处的海洋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