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到海豹或北极熊等单个物种,更会对这些物种所属的各个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由于无法打破雪(冰)层吃到苔藓和地衣等草料,不少驯鹿和麝牛都被饿死,种族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比如麝牛,它是终年生活在恶劣的北极环境中的大型哺乳动物,但也没能很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仅2003年一年,处于北极地区的班克斯岛上就因为“雪上雨”有近20000头麝牛被活活饿死,而巴瑟斯特岛上麝牛的数量也骤降了80%。如果“雪上雨”持续且更为频繁地影响北极许多地区的话,麝牛这个种族的未来就将变得岌岌可危了。
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的布拉格·汉森(Brage Hansen)博士向我们展示了“雪上雨”不仅会对单个物种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间接影响到其他物种,形成连锁反应,从而最终影响整个食物链。
各类食草动物因很难创开雪层找到植被而大量死亡,这些尸体会使食肉动物有充足的食物来源,食肉动物因此能够大批繁殖。等夏天来临时,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多会影响迁徙途中路过此地或暂居在此的动物。这就是一个从植被减少(被冻在冰里)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在位于北极地区的斯皮次卑尔根岛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个岛上主要生存着三种食草动物——驯鹿、岩雷鸟和旅鼠,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天敌北极狐。影响它们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雪上雨”。“雪上雨”使土壤上层原本疏松的雪变成一层冰。这层冰不但让驯鹿很难创开雪层找到植被,也使岩雷鸟和旅鼠很难找到食物,导致这个冬天和来年春天,三种食草动物的数量都急剧减少。
但是,食草动物数量的骤减不会立即出现在北极狐的身上。相反,驯鹿的大量尸体使北极狐的食物异常充裕,不仅可以让它们度过异常寒冷的冬天,甚至繁殖率还会大大升高,有越来越多的小北极狐出生。
等到第二年夏天,数量增多的北极狐会因驯鹿尸体的减少,而大量捕食路路过这里的迁徙动物(比如海鸟、黑雁),还有新出生的各种鸟类,从而对整个以苔原为基础、以北极狐为顶端的食物链产生连锁反应。
当冬天来临时,北极狐几乎吃光了之前所有的驯鹿尸体;而熬过了上一个冬天的驯鹿体型更加健硕,北极狐要想捕食它们也更加困难;由于食草动物在大规模死亡、数量骤降的一年里,无法立即繁盛起来,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北极狐食物来源的匮乏,数量开始骤减,繁殖率也开始降低。
驯鹿等食草累动物的减少,使北极狐的数量随之起落,但这种起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延时性。因此,北极狐可看作是“雪上雨”引起的诸多连锁反应中的一个风向标。它已经从全球苔原的南部边缘逐渐消失了,这引起了人们对其生存的担忧。北极狐栖息在最为寒冷的两片区域——北极苔原和海冰地区。除了驯鹿,它们还以旅鼠等生存在苔原地区的啮齿类动物为食,而北极狐的生命周期往往也反映了这些啮齿类动物的生命周期。当旅鼠数量很多时,北极狐也更容易存活,且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整个种群数量达到峰值;相反,在旅鼠数量极少的几年间,北极狐就很可能要忍饥挨饿,继而改吃包括各种鸟类、鱼类及腐肉等其他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极狐有时会尾随着北极熊,在浮冰上长途跋涉,捡拾北极熊捕获并吃剩下的海豹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