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植物从太阳中获取所需能量的化学过程。科学家在18世纪发现光合作用后,就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灵都需要依靠阳光存活,食物链中所有的能量都源自太阳。
这点对于海洋也应同样适用。虽然水能吸收阳光,位于海面以下仅仅数百米的世界就几乎完全处于黑暗之中,但这里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其他能游到海面的动物来获取“阳光”。或者,“阳光”会寄在“海洋雪”中沉入海底。“海洋雪”是从海面的生态系统中飘降进深海的生物碎尸。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深海里,你只能找到最基本的生命形式。因为浸入深海的“阳光”还是太稀薄了。
在海洋最深处的某些地方,岩浆会穿透地壳喷薄而出,造出一个个小型的海底火山。在这些地方,地球将温度极高的烟和各种气体排入水中。这些地方被称为“(海底)热液喷口”。
科学家在发现热液喷口中生存着各种复杂的生物时大吃一惊:长达两米的管虫(又名“管蠕虫”)牢牢地固定在岩石上,像血红色的草一样摇曳;与此同时,白色的蟹类一个一个、像幽灵似地在这些管虫旁边急速的爬行。这些蟹类以管虫顶端上的羽状绒毛和绒毛上的附着物或残渣为食。而角鲨也会在管虫周围游来游去,等待着下一顿“晚餐”——蟹类的出现。
科学家对此十分困惑,怎么可能在阳光如此匮乏的深海里看到这番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