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肌肉——全能能量机
发布时间:2024-12-10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奥林匹克运动里最大的力量和能量的比赛当属举重,这听上去是不是挺夸张的?至少乍一听是这样的。

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奥运会举重选手不仅仅是展示纯粹的力量。他们需要像激光一样集中力量,有刀锋般的平衡力和爆发力。所有这些都要在两次举重中展示出来。这项运动有适用于所有运动员的严格规则,同样也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运动项目。

因此,站在领奖台上被颁发一枚奥运会举重金牌,意味着这个运动员有权宣称——“我是世界上最强壮的男人/女人!”

上升两米的艰难路程

奥林匹克举重分挺举和抓举两个项目。

挺举涉及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挺——将杠铃从地面移动到肩膀上;第二个动作是举——将杠铃举过头顶。

抓举对举重运动员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运动员在一个流畅完整的动作中完成从抓起到举起,这需要很大的力量和速度。

运动员走向放在地面上的杠铃,抓起杠铃杆,猛地将杠铃举过头顶直到双臂充分伸展。所有这些都在一个动作中完成。无论多大的重量,抓举动作通常在1秒内完成。

奥运会男子举重竞赛中最轻量级(56公斤级)比赛的男子举重运动员可以抓举起137公斤的重量。最重量级(105公斤以上级)比赛中,男子举重运动员可以抓举起210公斤的重量。

下面为你解释举重运动员是如何举起这样巨大的重量的。

在抓举比赛中,如果运动员要将137公斤重的杠铃一气呵成地举过头顶(大约是运动员身高的70%),那么运动员将需要在1秒左右的时间内对杠铃做大约1600焦的功,这需要极大的爆发力。但是,如果你认为举重运动员只是靠蛮力来完成举重动作,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何调动体内肌肉的极限力量来完成动作,是举重的关键。

国家体育总局从事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技术诊断的研究员王向东等人研究了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的肌肉激活情况。在运动员提起杠铃阶段,只有大腿的肌肉被激活。随后,运动员发力,将杠铃举过头顶,此时监测到运动员全身8处肌肉(大腿4块、小腿1块、躯干2块、肩部1块)被激活。之后运动员需要将手臂伸直以维持杠铃稳定并迅速下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运动员的三角肌和位于躯干部的肌肉群。由此可见,在整个抓举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协调全身不同部位的肌肉来完成这一重量级的任务。

而且,在完成举重动作时,运动员还需要掌握杠铃举起的合理运动轨迹,并控制上举时间。

我们以挺举为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完成挺举上举动作时,杠铃移动的轨迹非常贴近运动员的身体,横向移动的距离很小,这是为了避免运动员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身体失去平衡。

要保证这样的杠铃运动轨迹,需要运动员调整身体躯干、肘、髋和膝的角度及角速度。在运动员保持预备姿势时,膝关节和躯干都几乎直立,这是为了使杠铃的重力作用线尽量接近运动员踝关节的支点,减少有害分力。随后,运动员需要在举起杠铃前预先下蹲,此时会看到膝关节角度变小。运动员屈膝是为了拉长腿部肌肉,为下一步利用肌肉的收缩发力上举积累势能。同时可以看到,随着膝关节角度的改变,运动员也调整了躯干、髋和大腿之间的角度,以保持杠铃的重心向下延伸的线与地面的交点落在两脚之间的位置上。

预下蹲之后,运动员需要发力上举杠铃,可是如何判断上举的最佳时机呢?杠铃的振动会给出答案。因为杠铃的横杠具有弹性,因此当运动员屈膝,杠铃下降并发生制动时,杠铃片的重量会使横杠弯曲,杠铃此时会做简谐振动,这使得运动员有可能利用杠铃振动的加速度帮助自己更容易地举起杠铃。运动员如何利用杠铃振动的加速度呢?当杠铃振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杠铃的速度为零,但向下的加速度最大,处于类似失重的状态,运动员会觉得杠铃最轻,理论上,此时是上举杠铃的最佳时机。由于运动员发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运动员可以利用杠铃振动周期性的特点先摸索杠铃的振动幅度,然后在杠铃上移但未到达最高点之时发力,杠铃上移到最高点时举起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