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全球气候变暖之“混战”
发布时间:2024-12-11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全球气候在科学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受到太阳、地球、海洋、地形、大气等影响,而且在大数据统计和处理上也是个挑战。除此之外,各种立场观点还被人利用在政治上,让局势更加错综复杂。

1.混战之“变暖派”vs“Haitus派”:到底有没有Hiatus?

对于Hiatus派的剑招“直冲云霄”“平沙落雁”,变暖派的“熊”招数已经足以应对,不过,变暖派还有好招。

2015年6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在《科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对原有的地表温度检测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减少了误差。

NOAA的结论是,过去15年的温度变化(0.116℃/10年)几乎与20世纪后50年(0.113℃/10年)差不多,甚至还略高一点。Hiatus是无稽之谈,IPCC数据搞错了!别打呵欠了!

在越来越多质疑“变暖停滞”的研究出现后,学者开始认为,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停滞现象,有的只是温度的波动。这样的波动历来就有,而且短期内会频繁发生。这些波动既不会得出短期内“变暖停滞”的结论,更不会对长期的变暖趋势产生影响。

2.混战之“人祸派”vs“天命派”:人类是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第一回合:

“天命派”使出“万年寒冰剑”

这两条曲线,来自南极冰芯里的数据,记录了地球上42万年间的温度(红线,左侧坐标)和二氧化碳含量(蓝线,右侧坐标)。过去42万年间,二氧化碳含量自有其高低起伏,仿佛地球的“吐纳”;气温升高也自有其冷热变化的规律,并不受人类活动影响,而且人类并没有因为十几度的温度变化而消亡。

“人祸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两条曲线证明了地球气温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正比关系。所以,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必将造成地球气温上升。看看蓝线在最近几十年的“冲天而起”,将近400ppm,而历史上的最高二氧化碳含量不到300ppm,这还不够警示吗?对于地球气候这个大而复杂的系统而言,二氧化碳含量有一定的滞后反应,一旦400ppm二氧化碳充分发挥其温室效应,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第二回合:

“天命派”使出“九阳神功”:观察太阳活动强度(红线,右上坐标,单位瓦/平方米)和北极圈温度变化的百年曲线(蓝线),再对比人类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的消耗(右下坐标),得出结论,地球温度和碳氢化合物的消耗没有关系,主要受太阳活动的影响。

“人祸派”:北极圈的温度只是局部现象。夏天闷热难耐时,你能因为地窖凉快而说“外面不热”吗?

3.混战之米兰科维奇vs温室效应:我们该担心“热昏”还是“着凉”?

米兰科维奇循环(Milankovich Cycles)是塞尔维亚科学家米兰科维奇提出的假设,他认为地球绕日运行轨道的变化(距离、倾斜角度等),造成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有上下起伏,进而造成了地球的冰期(接收热量少)与间冰期(接收热量多)。从地球轨道决定冰期的逻辑推断来说,米兰科维奇其实是“天命派”的鼻祖之一。

米兰科维奇循环认为:地球每个冰期大约持续10万年,两个冰期中间由大约持续1.2万年的间冰期隔开。在过去42万年间,有4个冰期。我们现在正处于间冰期,一万多年来一直温暖着,不过现在间冰期已近尾声,地球即将进入下一个寒冷的冰期。(有关米兰科维奇循环的成因,请参看“少年时”《酷冰雪》)

“天命派”从米兰科维奇循环推论出去:既然我们身处间冰期后期,正在进入下一个冰期,是不是更应该准备应对寒冷,而不必担心什么温室效应?—旦进入冰期,即使人类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也不会阻止全球气温下降这一趋势。地球变冷而非变暖才是人类的真正威胁。

“人祸派”则从多个方面反驳这种观点:

反驳一:理论有缺陷

米兰科维奇的假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观察到的数据,但是,有很多解释不通之处,有些时段按照模型应该接收很多太阳辐射,地球温度却没有升高;有的时段则相反。

米兰科维奇把北纬65℃夏天的日照强度作为标准进行计算,太过简化,以偏概全。地球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各地的地理、地质结构不同,会直接影响接收的太阳辐射。

反驳二:一万年太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米兰科维奇循环会在几万年里造成十来度的变化,而温室效应却能在几百年里就造成这样幅度的变化。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我们让二氧化碳浓度高达400ppm。相比之下,在上一个冰川期结束时,花费了5000多年的时间,二氧化碳才上升了80ppm。按照米兰科维奇的理论,或许二氧化碳和气温都到了该下降的时期。但是,人为的二氧化碳急剧暴涨,“硬生生”让这个本该下降的趋势刹车。

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太阳辐射、温室气体,季风、大洋暖流、火山爆发都会对气候造成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在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作用。

气候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有时候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就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亚马孙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都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何况温室气体这么剧烈的变化。这已经不是蝴蝶,而是传说中的“鲲鹏”了。